一、咽鼓管途徑
1、上呼吸道感染:細菌經咽鼓管侵入中耳,引起感染。
2、急性傳染?。盒杉t熱、麻疹、百日咳等,可通過咽鼓管途徑并發(fā)本病;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亦可為上述傳染病的局部表現。此型病變常累及骨質,破壞聽骨,釀成嚴重的壞死性病變。
3、不當的捏鼻鼓氣或擤鼻,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,不適當的咽鼓管吹張或鼻腔治療等,細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。
4、小兒咽鼓管管腔短、內徑寬、鼓室口位置低,咽部細菌或分泌物易經此途徑侵入鼓室。例如,哺乳姿勢不當,平臥哺乳時,乳汁可經咽鼓管流入中耳。小兒多患腺樣體肥大和管周淋巴結炎,易阻塞咽鼓管口,妨礙引流而致發(fā)炎。
5、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時,如有細菌侵入,可發(fā)展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。
6、先天性唇裂、腭裂致腭咽功能不良,腺樣體、鼻息肉等手術,由于出血和填塞物過久,亦易引起鼓室感染。
二、血行感染
極少見。致病菌通過血循環(huán)進入中耳引起的發(fā)炎機會雖少,但其病變常造成鼓膜壞死。多見于猩紅熱和傷寒。急性重度傳染病和膿毒血癥,細菌經動脈直接進入鼓室,亦可由靜脈血栓感染而進入鼓室。